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雞的介紹

雞是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雉屬/雞
公雞、母雞、火雞【鳥綱、雞形目】
 雞可說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鳥類,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養雞了。
 雞的祖先是「原雞」,產於東南亞和印度,中國大陸也有,牠的外型和現在的土雞十分相像呢!雞的品種很多,依用途大致可以分為肉雞(土雞、仿仔雞)、蛋雞、鬥雞、觀賞雞(矮雞)等。
◎公雞 「一朵芙蓉頂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雖然不是英雄將,叫得千門萬戶開。」有大型雞冠,羽毛顏色光鮮亮麗,尾羽很長。天亮前會啼叫,叫聲響亮,主要在宣告地盤。腳趾三趾往前,一趾往後,腳後有距,是打鬥踢腳時的武器。喜啄食種子、果實、昆蟲、蚯蚓。
◎母雞 因為擔任孵蛋的重任,所以羽毛顏色暗淡無色彩,否則容易被敵人發現。以體溫孵蛋約21天,小雞才會破殼而出。
◎火雞 原產於北美及墨西哥草原。臉部、頸部無毛,皮膚為紅或青色,尾羽成扇狀,常喜歡大伙兒一起喀咯喀咯的叫。
Q2:雞的外表與特徵
●雞是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雉屬/雞
公雞、母雞、火雞【鳥綱、雞形目】
 雞可說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鳥類,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養雞了。
 雞的祖先是「原雞」,產於東南亞和印度,中國大陸也有,牠的外型和現在的土雞十分相像呢!雞的品種很多,依用途大致可以分為肉雞(土雞、仿仔雞)、蛋雞、鬥雞、觀賞雞(矮雞)等。
◎公雞 「一朵芙蓉頂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雖然不是英雄將,叫得千門萬戶開。」有大型雞冠,羽毛顏色光鮮亮麗,尾羽很長。天亮前會啼叫,叫聲響亮,主要在宣告地盤。腳趾三趾往前,一趾往後,腳後有距,是打鬥踢腳時的武器。喜啄食種子、果實、昆蟲、蚯蚓。
◎母雞 因為擔任孵蛋的重任,所以羽毛顏色暗淡無色彩,否則容易被敵人發現。以體溫孵蛋約21天,小雞才會破殼而出。
◎火雞 原產於北美及墨西哥草原。臉部、頸部無毛,皮膚為紅或青色,尾羽成扇狀,常喜歡大伙兒一起喀咯喀咯的叫。公雞
【品種特徵】豆冠型雞冠,羽毛為紅褐色與金黃色交雜分布,直立挺拔之體型,肉髯小圓,眼大圓而突出,喙長而略彎曲,頸長背短,胸平寬深長,黃色腳脛。
【生長性狀】毛雞重約5至6台斤,上市週齡約為23至24週。
母雞
【品種特徵】豆冠型雞冠,羽毛為淺褐色或深褐色,直立挺拔之體型,肉髯小圓,眼大圓而突出,喙黃色、長而略彎曲,頸長背短,胸平寬深長,黃色腳脛。
【生長性狀】毛雞重約4至5台斤,上市週齡約為23至24週。
黑羽土雞
公雞
【品種特徵】大而直立之鮮紅色單冠,眼睛渾圓有神,羽毛黑色並於頭、頸、背部有白色羽毛分布,尾羽長而翹直,鉛色或黑色腳脛,喙呈黑色,肉髯鮮紅、大而自然下垂呈渾圓狀
【生長性狀】毛雞體重約3.5至4.0台斤,上市週齡約為15至16週。性情活潑、好動、好奇,性成熟後之公雞喜愛打鬥。
母雞
【品種特徵】雞冠比黑羽公雞略小,為直立之鮮紅色單冠,眼睛渾圓有神,全身黑色羽毛,少數母雞頭頸部有白色羽毛分布,尾羽長而翹直,鉛色或黑色腳脛,喙呈黑色,肉髯呈鮮紅色,自然下垂呈渾圓狀。
【生長性狀】毛雞體重約3.5至4.0台斤,上市週齡約為15至16週。性情活潑、好動、好奇。
鬥雞
公雞
【品種特徵】豆冠型雞冠,羽毛為紅褐色與金黃色交雜分布,直立挺拔之體型,肉髯小圓,眼大圓而突出,喙長而略彎曲,頸長背短,胸平寬深長,黃色腳脛。
【生長性狀】毛雞重約5至6台斤,上市週齡約為23至24週。

母雞
【品種特徵】豆冠型雞冠,羽毛為淺褐色或深褐色,直立挺拔之體型,肉髯小圓,眼大圓而突出,喙黃色、長而略彎曲,頸長背短,胸平寬深長,黃色腳脛。
【生長性狀】毛雞重約4至5台斤,上市週齡約為23至24週。
珍珠雞
母雞
【品種特徵】雞冠與肉髯呈鮮紅色小片狀,眼睛小而圓,體型渾圓,腳脛為黃色,頸部裸露沒有羽毛,故有「裸頸雞」之稱,淺褐色至紅褐色羽毛覆蓋頸部以外身軀。
【生長性狀】毛雞重約4至5台斤,上市週齡約為15至16週。
畜試土雞台畜肉十三號
【育種經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於民國七十四至七十五年間,由研究人員翻山越嶺自全省各山區收集體型小、腳脛細與具單冠等特色之有色羽毛種土雞,經特性純化與選育而成。
【品種來源】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育成之畜試土雞台畜公十一號與畜試土雞台畜母十二號雜交育成。
【品種特徵】鮮紅色單冠,具黃褐色羽毛,體健,產肉能力佳,體型小,飼養至16週齡體重約 1.5 公斤,屠體脂肪率低、肉質鮮美,繁殖效率佳、抗病力與耐熱性佳。
烏骨雞
【品種來源】烏骨雞可分為白毛烏骨雞、黑毛烏骨雞、斑毛烏骨雞等品種,統稱為絲羽烏骨雞(Silkie bantam)。絲羽烏骨雞為中國古老雞種之一,相傳從唐高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歷史,並且至少有四百餘年之飼養歷史。
【品種特徵】烏骨雞體型頭小、頸短、腳矮,總外貌具有「十全」特徵:絲羽、藍耳、鳳頭、毛腳、鬍子、五爪、玫瑰冠、烏骨、烏皮、烏肉。 絲羽烏骨雞性情溫馴,不善飛翔,適應性強且外型美觀,肉質鮮嫩,集觀賞、肉用、藥用於一身。
【生長性狀】烏骨雞自中國引進後,多次與肉雞雜交而使得體型變大,致「十全」特徵已不完整,坊間常見之烏骨雞多為白色絲羽烏骨雞,公雞毛雞重約4至5台斤,母雞毛雞重約3.5至4台斤,上市週齡約為13至14週。
閹雞
【何謂閹雞?】任何雞種之公雞,凡於6至8週齡間經「去勢手術」將睪丸取出後繼續飼養而不再呈現雄性特徵者,皆可稱為閹雞。
【為何要閹雞?】公雞在進入性成熟期後,因體內雄性荷爾蒙增加而喜愛打鬥致生長不佳,且打鬥受傷流血影響外觀;「閹雞」可減少飼養管理的不便,且因飼養期長而有較佳的肉質與風味。
【閹雞的特色?】閹雞至少要飼養半年以上,肉質與雞肉風味相當好,皮下脂肪堆積少,皮脆肉質鮮甜有咬勁。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http://www.poultry.org.tw/index.asp
Q3:雞的飼養方法
蛋雞飼養管理經驗談

 

蛋雞的品種改良技術已有多方面的突破。蛋雞品種改良的走向是提早母雞的性成熟,改良成較小的體型,較高的產蛋高峰,抗病性增強。而品種改良的性能達成,有賴於營養的加強和飼養手段的配合,這亦是所謂的優良的品種,均衡營養的飼料及完善的飼養管理,為經營蛋雞事業的三要件,缺一不可。

諸如過去蛋雞育成期由 20 週齡達到初產,演變到今日 18 週齡開始初產,這完全是經由遺傳改良及營養加強,管理技術的配合,縮短蛋雞的育成期,提高了經營者的經濟效益。

蛋雞育成前 8 週,骨架的生長達 85%,在 15 週齡後就不再成長骨架,可見前 8 週的飼養是相當的重要。

蛋雞的飼養管理從育成期到產蛋期,應隨時提供雞的基本需求 — 飼料、光線、空氣、飲水、空間及衛生。任何一項需求的不足,一定會對生產性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一、0–8 週齡的飼養管理

上述 0–8 週齡的小母雞,在育成階段,因骨骼發育達 85%,在這階段除體重的增加外,更應注重骨骼生長,所以建議在 0–8 週期間應飼餵小雞料,以促使骨骼完全發育。

(一)雛雞的育成管理

1.進雛前 1 週小雞舍、育雛器須清洗乾淨及徹底的消毒。

2.開始育雛時,在床面舖紙 ( 舊有紙袋拆開可供使用 ),7 天後才可以拿掉舖紙。

3.雞舍在小雞到達前 2 小時開始給溫,育雛保溫器需調整到育雛所需溫度 ( 29–30℃ )。

4.飲水器放置於保溫源旁,在飲水中添加 5% 葡萄糖或電解維他命,防止小雞因公母鑑別,馬立克疫苗接種及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緊迫。

5.給料:小雞到達後先給飲水,3 小時後再給飼料,每 3–4 小時餵飼 1 次,一天給予 6–8 次 ( 少量多次 )。在 3 天內飼料拌水,以濕餌餵食。

6.保溫以小雞舒適為原則。一般觀察小雞活動情形,作為溫度的調整依據。如溫度過高,小雞會離開溫源,有不安、喘氣、脫水、衰弱的現象。溫度過低,小雞在溫源處擠一堆吸啾聲不斷。在台灣夏天 1 週後可逐漸停止保溫,春秋季約 2 週,在冬天約需 3–4 週。

小雞停止保溫,應逐漸減少溫度及時間,可從中午減少起,直到全天不保溫。

7.濕度:育雛時相對濕度至少應達 60%,可以在地板灑水,或在育雛器上置水盤,這樣對於濕度,有調整的作用。

8.淘汰:雛雞在最初 1 週死亡數較高,管理者應常檢視,同時淘汰健康不佳小雞 ( 如雛白痢、跛腳、弱小雞等 ),減少疾病傳染。

9.換氣:保溫期間,常因保溫過度,使得舍內密不通風,這容易誘發 Marck's 病、呼吸器病,而且影響小雞成長及活力。至於通風方面應嚴防賊風,必要時開窗戶調節加溫系統,保持育雛器內溫度。

10.空間:開始育雛,每一育雛器可容納約 350 隻小雞 ( 籠飼 ),但不可超過 400 隻,平飼可容 500 隻,隨小雞生長逐漸加大空間,或分開。

(二)剪嘴的方法

剪嘴是蛋雞的重要工作,應慎重執行。過度剪嘴會造成廢雞,剪嘴不足造成啄肛、啄毛,死亡率增加及終身飼料的浪費。小母雞建議在 7–10 日齡施行剪嘴原因是:1.所受刺激緊迫較少。2.易於止血。3.節省勞力。施行方法有二:

1.燒烙剪嘴法:燒烙器構造簡單,類似焊槍,可手握操作,左手捉雞右手握燒烙器 ( 孔徑大小分 6 個孔,雞大小均可使用 ),小雞嘴啄塞進孔內,距小雞鼻乳前方約 10 元銅幣厚度,旋轉,約 2 秒鐘燒烙,經燒烙後嘴啄不切斷,但數天後因神經、血管燒死,而逐漸萎縮、脫落,此法操作簡單、確實,不易出血,不影響食料及雞隻的發育。

2.燒灼剪嘴法:此法是把小雞嘴啄以高溫的切刀,將嘴喙切斷,此法在國外普遍被使用。

(三)移動

1.小母雞生長過程中,因飼養管理需要,應須移動,小雞在育雛舍內飼養 6 週後,將雞移入中雞舍,飼養至大雞 ( 約 18 週 ),再移動至蛋雞舍。

2.移動小母雞,因環境改變,及捉雞的緊迫,容易誘發疾病,建議利用夜間進行,因雞隻在暗夜睡覺,不易驚動,容易捕捉。

3.移動後,注意防風保溫。

4.在移動前應清洗雞舍及消毒,但在移動小雞後,利用天候較佳,且暖和的中午,施行 ( 優碘液 ) 噴霧消毒。

5.移動前後 2 天,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維他命或抗生素。

(四)換料

小母雞隨著生長階段的不同,所需要的養分也不一樣,因此需要換飼料,小母雞在 8 週齡前完成 85% 的骨骼發育,在 0–8 週時應飼餵「小雞料」( 因為小雞料可供給骨骼完全發育 ),而在 8 週後更換為「中雞料」。

二、8–18 週齡的飼養管理

在這段育成期間,小母雞已進入中雞、大雞的育成期,由於品種技術的改良雞的體型較小,初產期亦提早,所以在飼養管理上,亦有所改變;為了使小母雞在 18 週齡達到標準體重,建議使用中雞料,到初產為止。小母雞在育成期到初產,必要完成的兩項重要工作,其一是檢視體重和骨架發育。其二是疾病的防疫接種計劃。

(一)檢視體重和骨架發育

在小母雞的育成工作,主要是養成一批健康精壯整齊度高的小母雞,且符合標準的體重與骨骼發育目標。目的是:1.增加初產時蛋重。2.更高的產蛋高峰。3.維持更長久的產蛋高峰。

1.體重的測定:雞的育成要求達到標準體重外,亦應著重於體重均一性,小母雞在 4 週齡後,每 2 週測定一次,以公克為單位。

雞群的平均體重上下 10% 的雞數,達 80% 以上,代表是一批發育整齊且良好的雞群。

2.骨架發育的測定:小母雞 4 週齡開始,每 2 週測量 1 次骨架發育,一般是測量腳脛的長度,由足掌至踝關節的部位,以公分為單位,至少應有 90% 的雞腳脛長度在標準長度上下 5%。

如果測定結果和目標體重及骨架標準的差距過大,或者整齊度差的話就應找出原因,是否剪嘴不良、密飼、過冷或過熱、疾病、內外寄生蟲感染、營養不足或給料不均、通風不良等。

小雞如體重不足,應增營養,直到體重達到標準。若超重可降低營養或實施限飼計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