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馬是十分令人喜愛的動物,或許您已經接觸過牠,甚至自己擁有了一匹馬,可是如
果對牠了解不夠,您是無法真正成為牠的好朋友。馬是一種非常敏感的動物,古代
的馬,為了求生,牠們必須有敏銳的警覺性,以便及時張開四肢奔逃,現代的馬匹
仍保有那些敏感的特性,時時保持警覺,連輕微的吵雜聲和動作也不放過。馬天性
喜歡同伴,成群生活在一起。每匹馬的個性都不太相同有些比較急躁粗暴,有些比
較勇敢友善,有些則很膽小羞怯,和馬相處的時候必須十分的有耐心,儘量試著去
了解牠們,才能贏得牠們的信任。馬是一種非常敏感的動物,古代的馬,為了求生
,牠們必須有敏銳的警覺性,以便及時張開四肢奔逃,現代的馬匹仍保有那些敏感
的特性,時時保持警覺,連輕微的吵雜聲和動作也不放過。馬天性喜歡同伴,成群
生活在一起。每匹馬的個性都不太相同有些比較急躁粗暴,有些比較勇敢友善,有
些則很膽小羞怯,和馬相處的時候必須十分的有耐心,儘量試著去了解牠們,才能
贏得牠們的信任。


遠在上古石器時代,初時人類狩獵野生馬,以供肉食,
以皮製衣護體,人類智慧逐漸發達後,將所狩獵之野馬
豢養成家畜,再利用其速度追獵其他獵物,爾後因環境
之演變,逐漸變成為遊牧生活,及至現代,馬的重要任
務不僅供人騎乘、作戰、運輸等,更成為永隨人類的溫
馴動物。馬和人類一樣,馬兒也會興奮,高興趣或生氣。注意觀察馬的表情和身體的姿勢,你就會知道牠
的感受和想法。

在各種馬的品種的雜交培育過程中,有幾種古老的品種對現代馬的品種影響深遠,牠
們的遺傳基因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成為許多現代品種的基礎。按照馬的品種的個性與
氣質,分為熱血馬、冷血馬與溫血馬三大類。此分類方式,和馬血液的溫度或體溫毫
無關係。
熱血馬是最有精神的馬,也是跑得最快的馬,通常用來作為賽馬。最具代表性的品種
有:阿拉伯馬(Arabian)、英國的純血馬(或叫撒拉布來道馬 Thoroughbred)。
冷血馬具有龐大的身軀與骨架,安靜、沉穩,通常用來作為工作馬。最具代表性的品
種有:英國蘇格蘭的克萊茲代爾馬(Clydesdale)、法國的佩爾什馬(Percheron)。
溫血馬不管在體型、個性與脾氣上,溫血馬介於熱血馬與冷血馬之間,是由熱血馬與冷血馬雜交育種出來
的品種,通常用來作為騎乘用,馬術運動所用的馬大多是溫血馬。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有:德國的荷爾斯泰
因馬(Holsteiner)、波蘭的特雷克納(Trakehner)。
瀕臨絕種的野馬

在野外已越來越難看到野生馬的英姿。深入非洲原野,不僅可看到野生的馬科動物、見識馬的後宮社會型態,更能體悟保育的意義。

非洲野驢駐足在非洲厄立特里亞的一處多岩山坡上。這幾隻年輕雄驢腿上的獨特條紋,是科學家辨識牠們的重要特徵。

從很早以前,人類祖先在岩穴壁上作畫以來,人的想像力就跟著馬兒的力與美無限馳騁。那時約莫是在25000~20000年前,馬科動物正活躍於非洲、亞洲及美洲的草原上,牠們為數眾多,且是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草食動物之一。如今,野生的馬科動物只剩七種:野驢、斑馬各有三種,以及野馬一種,世界保育聯盟(IUCN)已將牠們列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包括IUCN我所主持的馬科動物專家小組在內的野生動物學家,正在研究這些在人類歷史上十分重要,但數量卻不斷減少的族群,以便在牠們仍漫遊於大草原之際,盡可能地了解牠們。同時,我們也在尋求遏止牠們滅絕的方法,並已於最近研擬出拯救行動的優先順序。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44:20 補充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們以德國布藍茲維大學的克林格爾(Hans Klingel)早先的研究為基礎,將野生馬科動物的社會組織,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模式。雖然所有的野生馬都分佈在空曠土地上,但是這些地區從乾燥的沙漠,到有溫和雨水滋潤的青青草原都有。而當地食物與水份取得的難易度,則決定了這些可能群居的野馬因為覓食、交配和撫養後代,進而形成的社會組織模式。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45:30 補充 非洲野驢原本已經極度瀕臨絕種,但由於當地政府的支持,加上原住民阿法爾人與野生動物共享資源的良好保育意識,使得非洲野驢在厄立特里亞的數量已經漸漸增加。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46:30 補充 在草原上,例如非洲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平原,由於食物和水份充足,雌馬會一起覓食,並形成穩定的群體。而群體中唯一的一匹種馬,會阻止其他雄馬靠近,獨佔與所有雌馬交配的權利,也因此這種群居系統被稱為「後宮」或「家族」系統。不過在乾燥的地方,例如位於衣索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兩國的丹納基爾沙漠,由於食物稀少且水源有限,因此雌馬無法一同覓食,也無法形成固定的群體。成馬得自行找尋食物,而其中的雄馬會在食物和水源地附近建立地盤,如此一來,這隻雄馬便有權與任何一隻進入地盤覓食的雌馬交配。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48:44 補充 「後宮」系統的群體,基本上是由一匹雄馬,以及數匹雌馬和馬仔組成;其他雄馬則待在「單身漢」群裡。同一群的成年雌馬通常一輩子都生活在一起,但是種馬就可能被取代,這取決於年齡和打鬥能力,以及需要對付的競爭者數量。小馬仔會在2~3歲左右離開群體,其中雌馬通常在第一次發情期來臨時離開,加入別的家族;而雄馬則會多留幾年,才離開而投靠到單身漢群裡。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48:54 補充 草原斑馬、山斑馬和野馬組成的群體就是屬於上述的後宮系統,這通常可以提供雌馬和馬仔一個相對穩定、有利生存的環境。優勢種馬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單身雄馬追求雌馬,並企圖與之交配的性騷擾問題。性騷擾是危險的,因為這會降低雌馬撫育後代的能力,並可能導致雌馬流產或新生馬仔的死亡。有種馬存在的穩定群體,也較能防禦掠食動物如獅子、狼與鬣狗的攻擊。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49:37 補充 西藏野驢生活在青康藏高原的荒原上,其居住的海拔高度在所有馬科動物中是最高的。

    相反地,在乾燥環境下,唯一長期穩定的關係就只存在於雌馬和子代之間,有時是一隻馬仔,有時是一隻馬仔加上剛滿一歲的小馬。雖然成馬之間偶爾會形成小團體,但都只是暫時的。非洲野驢、非洲野生家驢、格雷維斑馬和亞洲野驢,都是過著這種短暫群居的生活。優勢的雄馬會在重要資源附近劃定地盤,並佔領該地達數年之久,其他雄馬和雌馬都可以進入這塊領土,但只有優勢雄馬才能和闖進地盤的雌馬交配。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0:13 補充 控制水源的使用權非常重要。哺乳期的雌馬一天至少要喝一次水,所以會盡可能地待在池塘或溪流附近。生產後的雌馬會在1~2週後進入發情期,如果這段時間沒有懷孕,大約一個月後會再發情一次。因此,佔有領土的雄馬有很多當父親的機會。雌馬藉此不但可取得水源,還可避免其他單身雄馬的騷擾,並獲得較多的保護。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0:25 補充 不管是採用後宮系統或是佔領領土的方式來進行交配,所有的野生馬都要年滿4~5歲才會生下第一胎,接下來則是每隔一年繁殖一次,直到生命結束為止,通常是16歲左右。雖然在生理上,野生馬每年可產下一胎,但由於在野外食物與水源難覓,牠們很少會這麼做。野生馬子代的數量不多,因此親代照顧較為周全,包括充足的母乳、食物和水,以及保護子代不受掠食動物攻擊。這不啻為一種成功的繁殖策略,而且千百年來運作良好;但如今這種繁殖策略卻因為野生馬死亡率大增而面臨挑戰。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在於獵人為了販售求利,供做食品、藥物或皮革之用,而捕捉野生馬。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1:00 補充 馬的壁畫,發現於法國拉斯科岩穴。

    另外,棲境減少以及食物和水源取得不易,也是導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雌馬和年幼的馬仔現在被迫生活在離水源地較遠的地方,意味著能夠存活下來的子代數量變少,不足以維持族群原有的數量。而且小族群又比大族群來得脆弱,因為極端的天候或疾病一旦發生,地理上孤立的小族群就可能整個滅絕。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1:09 補充 而我們這些想要監測野生馬族群的科學家,也面臨了艱困的挑戰。不只是因為野生馬已經為數不多,一般的取樣技術不太適用;也因為這些動物生活在偏遠地帶,光是要找到牠們都不太容易。我自己對非洲野驢(Equus africanus)所做的研究,也許可以做為借鏡。

    全世界最瀕危的馬科動物位於非洲之角的丹納基爾沙漠,景象單調到令人怯步。就算以沙漠的標準來看,這裡也可謂極度乾燥,較好的時候,年雨量也只有100毫米左右。在熔岩形成的山脈和山脊間,狹窄山谷內的鹼性土壤上零星散佈著草叢和灌木。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3:24 補充 草原斑馬家族群體穩定,成員包括一隻雄馬、數隻雌馬和馬仔。非洲莽原食物不虞匱乏,是牠們形成長期穩定群體的原因所在。

    1994年我出發前往丹納基爾沙漠研究非洲野驢時,那裡已經有20年沒有這種動物的記錄。其實早在1970年代,我在美國加州死谷研究野生驢的時候,就對牠們生活在非洲沙漠山谷內的祖先十分好奇。最後,我終於如願以償,出發前往尋找非洲野驢,說得更正確一點,是去確定牠們是否還存在這個世界上。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4:29 補充 我和當地兩位保育人士一起工作,一位是衣索比亞野生動物保育組織的凱柏德,一位是厄立特里亞野生動物保育小組的約翰尼斯。我們很快就知道,雖然非洲野驢的現存數量不多,但是當地的阿法爾族牧羊人,卻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這些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動物。


    在厄立特里亞,我們跟著阿爾法嚮導歐瑪,在炎熱乾燥的天候下步行了好幾天,穿越好幾公里的火山地形。終於在某天早晨,歐瑪帶我們走到了梅西爾高原的玄武岩山脊上。在那裡我們看到一匹雌驢、她的驢仔和一匹雄驢,就在阿法爾牧羊人放牧綿羊和山羊的不遠處吃草。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5:08 補充 自從振奮人心的那天開始,我和研究同仁至少已經辨識出45匹在梅西爾高原上的非洲野驢。牠們能夠繼續存在,並維持高密度的族群,多半要歸功於厄立特里亞的阿法爾牧羊人。

    這些牧羊人傳統上習慣與野生動物分享土地和資源,不會傷害牠們。而在他們了解到我和研究同仁的工作內容以後,就立刻允諾協助。現在我們每次為了研究而拜訪他們村落時,他們都會張羅好三隻駱駝,來運我們紮營所需的裝備、食物和水,接著我們會徒步走上高原,然後紮營。接下來這段時間,每隔一天就會有一個人領著一隻駱駝,馱著四大桶共160公升的水供我們補給。他們的協助讓我們能在最好的地點,直接觀察非洲野驢。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5:58 補充 光是找到珍貴稀有的非洲野驢,就可說得上是成就一件。我們的研究顯示,自從最後一次發現非洲野驢的記錄之後,20年來牠們的數量至少減少了90%,IUCN已將牠們列為極度瀕危的野生動物,包括我們已經記錄的45匹在內,所有現存野生種的數量可能不到1000匹。我們之所以能分辨出這45匹非洲野驢為不同的個體,是因為每一匹驢腿上的條紋都獨一無二,因此我們能追蹤牠們的行動、個體間的互動以及存活的狀況,我們也可以追蹤到雌驢的繁殖狀況,像是牠生產的頻率,以及子代的後續發展。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6:25 補充 我們目前的研究結果指出,非洲野驢的行為模式,就是乾燥環境下馬科動物的典型生活模式,亦即優勢雄驢會佔有領土並取得交配權,且只有雌驢和子代會形成穩定關係。成年的非洲野驢偶爾也會組成暫時性的小團體,成驢的數量通常不超過五匹。小團體的組成有很多種,有的由單一性別的成驢組成,有的則有各種年齡的雄驢和雌驢。同一繁殖階段的雌驢,例如同為哺乳期需要照顧驢仔的雌驢,也會暫時在一起活動覓食。但由於雌驢之間也會相互競爭有限的食物資源,因此很難形成長期穩定的關係。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6:44 補充 年輕的雄驢一旦年滿2~3歲,就會從我們的研究區域中消失。我們猜想牠們應該是四散到各地,這也暗示著族群內可能不允許近親交配。至於雌驢則會一直待在母親身邊,直到牠們開始繁殖下一代為止。
    從很早以前,人類祖先在岩穴壁上作畫以來,人的想像力就跟著馬兒的力與美無限馳騁。那時約莫是在25000~20000年前,馬科動物正活躍於非洲、亞洲及美洲的草原上,牠們為數眾多,且是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草食動物之一。
    參考資料 http://paulkayu.myweb.hinet.net/father_1_1_1_2_1.html
  • 2009-11-07 19:56:57 補充 如今,野生的馬科動物只剩七種:野驢、斑馬各有三種,以及野馬一種,世界保育聯盟(IUCN)已將牠們列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包括IUCN我所主持的馬科動物專家小組在內的野生動物學家,正在研究這些在人類歷史上十分重要,但數量卻不斷減少的族群,以便在牠們仍漫遊於大草原之際,盡可能地了解牠們。同時,我們也在尋求遏止牠們滅絕的方法,並已於最近研擬出拯救行動的優先順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