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牠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
世界上有幾種鯊魚?
約有380種鯊魚。約有 27 種會攻擊人類,有12種可能會攻擊人類,還有27種因為體型和習性的關係,可能具有危險性。
鯊魚的骨架
所有的鯊魚都有一身的軟骨。鯊魚的骨架是由軟骨構成,而不是由骨頭構成。軟骨比骨頭更輕、更具有彈性。所有的鯊魚都屬於鯊綱,而鯊綱動物都具有軟骨。
鯊魚有甚麼樣的體型?
鯊魚的體型不一,身長小至6寸,大至18公尺。
鯨鯊是海中最大的魚類,長成後身長可達60尺。雖然鯨鯊的體型龐大,牠的牙齒在鯊魚中卻是最小的。最小的鯊魚是侏儒角鯊,小到可以放在手上。牠長約6到8寸,重量還不到一磅。
*世界最大的魚是鯨鯊。牠可長達18公尺,重達40000公斤。所幸牠們的食物是浮游生物,否則,人類可就有難了!
鯊魚必須不斷向前游,否則就會窒息。
鯊魚必須不停游泳,讓水通過鰓,否則就會窒息。鯊魚和硬骨魚類的不同之處是,牠們沒有鰾來控制浮潛。如果停止游泳,大部分的鯊魚會往下沈。為了減輕在水中的重量,鯊魚的肝內具有大量的油。
鯊魚除了具有人類的五種感覺器官,還有其他的器官。
鯊魚最敏銳的器官是嗅覺,牠們能聞出數哩外的血液等極細微的物質,並追蹤出來源。牠們還具有第六感----感電力,鯊魚能藉著這種能力察覺物體四周數尺的微弱電場。牠們還可藉著機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覺到6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
鯊魚的一生中可以生出數千顆牙齒。
*鯊魚的牙齒*
很多鯊魚包括大白鯊,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齒。只要前排的牙齒因進食脫落,後方的牙齒便會補上。新的牙齒比舊的牙齒更大更耐用。而角鯊和棘角鯊等鯊魚則會更換整排牙齒。鯊魚的牙齒呈鋸齒狀,如此一來,鯊魚不但能僅僅咬住獵物,也能有效的將牠們鋸碎。
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
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牠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將獵物一口吞下。
成為鯊魚主食的海豹
鯊魚大多以腐肉為生。
鯊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剔除動物中較弱的成員。鯊魚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此外,有些鯊魚也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有些鯊魚能幾個月不進食,大白鯊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大白鯊要隔一、兩個月才進食一次。
大白鯊是個擅長偽裝的掠食者。
大白鯊由於身體龐大,並不像其他鯊魚那麼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牠總能出其不意。牠的上半身顏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牠們能藉著這種保護色悄悄的逼近獵物。當牠從下方來襲時,由於牠的顏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牠發動攻擊食才會被發現。牠很少從上方攻擊,但牠從上方來襲時,白色的下側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為一體。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鯊魚的介紹2
鯊魚的繁殖方式
就像大多數的動物一樣,鯊魚透過兩性交配繁殖後代。鯊魚的交配行為可以是很複雜的,雌鯊與公鯊之間的前交配儀式隨著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別。但如公鯊與母鯊同時以同速游水、囓咬、身上顏色產生變化,則為共同的行為模式。有些鯊魚,像是姥鯊,會有複雜的群聚環繞之行為,但人們並不瞭解其目的何在。一旦鯊魚交配成功,雌鯊的卵便會在體內受精,胚胎以三種方式發育,端視種類而定。
鯊魚住哪裡?
依據鯊魚在全世界的分佈情形,反映出鯊魚族群的多樣化。鯊魚已演化成能適應各大洲的各種海水生態系統。在氣候溫和的海域、珊瑚灣、紅樹林沼澤、河口和淺海區域,都可以發現鯊魚的蹤跡。有些鯊魚也會定期頻頻造訪淡水區域,比方說,公牛白眼鮫會旅行3000多公里到亞馬遜河。
..........鯊魚吃什麼 ?
多數的鯊魚以其他更豐富的當地食物維生。鯊魚的頭號大個兒:鯨鯊,幾乎是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物,而大白鯊這類的殺手,卻是從大魚到海豹、甚至鯨屍都吃。介於這些極端例子之間,鯊魚是出了名的不挑嘴,小型甲殼動物,諸如螃蟹、龍蝦、烏賊、魚群、海底的軟體動物、甚至海
...................深處險境的鯊魚
和其他上千種魚類一樣,鯊魚受到越來越多全球捕魚工業的壓力影響。面對全世界可食魚類的大量銳減,捕魚船隊進而轉向捕捉鯊魚作為替代食物的來源,此不僅對鯊魚資源造成災難性的影響,亦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鯊魚數量的銳減,對它們生存的生態系統也帶來很嚴重的影響。鯊魚是食物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它們的掠食天性有助於控制被捕食動物的數量。如果沒有鯊魚來幫助保持海洋生態的平衡健全,則將會產生無可挽回的重大風險。
鳥,都是鯊魚的菜單。
就像大多數的動物一樣,鯊魚透過兩性交配繁殖後代。鯊魚的交配行為可以是很複雜的,雌鯊與公鯊之間的前交配儀式隨著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別。但如公鯊與母鯊同時以同速游水、囓咬、身上顏色產生變化,則為共同的行為模式。有些鯊魚,像是姥鯊,會有複雜的群聚環繞之行為,但人們並不瞭解其目的何在。一旦鯊魚交配成功,雌鯊的卵便會在體內受精,胚胎以三種方式發育,端視種類而定。
依據鯊魚在全世界的分佈情形,反映出鯊魚族群的多樣化。鯊魚已演化成能適應各大洲的各種海水生態系統。在氣候溫和的海域、珊瑚灣、紅樹林沼澤、河口和淺海區域,都可以發現鯊魚的蹤跡。有些鯊魚也會定期頻頻造訪淡水區域,比方說,公牛白眼鮫會旅行3000多公里到亞馬遜河。
..........鯊魚吃什麼 ?
多數的鯊魚以其他更豐富的當地食物維生。鯊魚的頭號大個兒:鯨鯊,幾乎是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物,而大白鯊這類的殺手,卻是從大魚到海豹、甚至鯨屍都吃。介於這些極端例子之間,鯊魚是出了名的不挑嘴,小型甲殼動物,諸如螃蟹、龍蝦、烏賊、魚群、海底的軟體動物、甚至海
...................深處險境的鯊魚
和其他上千種魚類一樣,鯊魚受到越來越多全球捕魚工業的壓力影響。面對全世界可食魚類的大量銳減,捕魚船隊進而轉向捕捉鯊魚作為替代食物的來源,此不僅對鯊魚資源造成災難性的影響,亦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鯊魚數量的銳減,對它們生存的生態系統也帶來很嚴重的影響。鯊魚是食物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它們的掠食天性有助於控制被捕食動物的數量。如果沒有鯊魚來幫助保持海洋生態的平衡健全,則將會產生無可挽回的重大風險。
鳥,都是鯊魚的菜單。
鯊魚的介紹
鯊魚(Selachimorpha)是一群板鰓類魚的通稱,這是一類古老的魚種,在侏羅紀時已經形成現代類型的鯊魚,鯊魚身體無鱗,鰓裂有5至7個。不同種類的鯊有不同的食物,有的肉食,可以吞噬海豹、海龜甚至人,有的只吃浮遊生物;大的體長達20米,小的只有十多厘米。大約包括5個目20個科(由於分類學家的意見不一致),分佈在世界各地溫帶和熱帶的海洋,除了極少數的鯊魚,如格陵蘭鯊 (Somniosus microcephalus) 之外,幾乎沒有在寒帶生存的鯊魚,因為一般鯊魚在20℃以下的水溫中就不太有活力。
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有胎生、卵胎生或卵生。 部分品種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環境下曾出現罕見的無性生殖案例。
鯊魚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有對電波感應的器官,可以發覺隱藏在沙下的獵物,甚至就能嗅出幾公里之外的血腥。
中國古代稱鯊魚為「鮫」,認為是僅次於龍的大型水生生物,說文中則作「魦」。說文:「魚名。出樂浪潘國。從魚,沙省聲。」。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而史蒂芬史匹柏於1975年所拍的電影《大白鯊》,不單止成為著名的電影,還令人對鯊魚有錯覺,認為鯊魚是一條只吃人的怪物
根據香港海洋公園中鯊魚館裡的介紹版所描述,目前能分辨出的鯊魚一共有 344 種,並分別隸屬 8 個目:扁鯊(Squatiniformes),鋸鯊(Pristiophoriformes),角鯊(Squaliformes),錐齒鯊(Carcharhiniformes),六鰓鯊(Hexanchiformes),鼠鯊(Lamniformes),鬚鯊(Orectolobiformes)及虎鯊(Heterodontiformes),當中以鯨鯊的身型最大。
保育現狀
由於中國人喜歡以鯊魚作為食物,尤其是魚翅,令鯊魚數量越來越少,所以有需要受到保護。
在香港水域中,至今紀錄有八種鯊魚出沒,亦曾有五個泳客被鯊魚咬死。而全部都是發生於西貢水域,其中1995年6月,最高紀錄中兩星期內有三位泳客遇害。可是鯊魚並不只在西貢裡出沒,還會在港島中灣、赤柱及南灣等地方亦有鯊魚的蹤影。2006年8月31日,康文署於石澳泳灘的防鯊網外發現兩條灰礁鯊的屍體。
現在,香港海洋公園設有「鯊魚館」,於1989年落成。但為了改養中華鱘,經已於2008年改建,部份鯊魚會改放在海洋館裡飼養 或送去外地 令部分保育人士不滿意
鯊魚的感覺器官可以感測超過30公尺以外的震動。鯊魚也具有敏銳的嗅覺能力,其腦部 2/3 的功能大部份都運用在嗅覺上,大約400公尺遠的血腥味道,鯊魚都能聞到。鯊魚同時具有相當好的聽覺能力,大約 1000 公尺以外的動物活動聲音,鯊魚也可以聽見;除了具有良好的視覺、嗅覺、聽覺、感覺及味覺外,鯊魚更具有感測電子波訊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協助鯊魚的水中導航及掠食。
鯊魚與其他魚類不同,鯊魚具有彈性的軟骨骨架,沒有魚鰾,當不游動時,鯊魚會下沈至海床上,不過鯊魚具有一大型的多油肝臟,可以增加其浮力。鯊魚具有數排的牙齒嵌在牙齦之中,不與顎相連,並經常的交替運用。很不幸的,這類漂亮的魚類被好萊塢及媒體描繪成可怕的殺人魚。而事實上,只有少數的鯊魚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有胎生、卵胎生或卵生。 部分品種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環境下曾出現罕見的無性生殖案例。
鯊魚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有對電波感應的器官,可以發覺隱藏在沙下的獵物,甚至就能嗅出幾公里之外的血腥。
中國古代稱鯊魚為「鮫」,認為是僅次於龍的大型水生生物,說文中則作「魦」。說文:「魚名。出樂浪潘國。從魚,沙省聲。」。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而史蒂芬史匹柏於1975年所拍的電影《大白鯊》,不單止成為著名的電影,還令人對鯊魚有錯覺,認為鯊魚是一條只吃人的怪物
根據香港海洋公園中鯊魚館裡的介紹版所描述,目前能分辨出的鯊魚一共有 344 種,並分別隸屬 8 個目:扁鯊(Squatiniformes),鋸鯊(Pristiophoriformes),角鯊(Squaliformes),錐齒鯊(Carcharhiniformes),六鰓鯊(Hexanchiformes),鼠鯊(Lamniformes),鬚鯊(Orectolobiformes)及虎鯊(Heterodontiformes),當中以鯨鯊的身型最大。
保育現狀
由於中國人喜歡以鯊魚作為食物,尤其是魚翅,令鯊魚數量越來越少,所以有需要受到保護。
在香港水域中,至今紀錄有八種鯊魚出沒,亦曾有五個泳客被鯊魚咬死。而全部都是發生於西貢水域,其中1995年6月,最高紀錄中兩星期內有三位泳客遇害。可是鯊魚並不只在西貢裡出沒,還會在港島中灣、赤柱及南灣等地方亦有鯊魚的蹤影。2006年8月31日,康文署於石澳泳灘的防鯊網外發現兩條灰礁鯊的屍體。
現在,香港海洋公園設有「鯊魚館」,於1989年落成。但為了改養中華鱘,經已於2008年改建,部份鯊魚會改放在海洋館裡飼養 或送去外地 令部分保育人士不滿意
鯊魚的感覺器官可以感測超過30公尺以外的震動。鯊魚也具有敏銳的嗅覺能力,其腦部 2/3 的功能大部份都運用在嗅覺上,大約400公尺遠的血腥味道,鯊魚都能聞到。鯊魚同時具有相當好的聽覺能力,大約 1000 公尺以外的動物活動聲音,鯊魚也可以聽見;除了具有良好的視覺、嗅覺、聽覺、感覺及味覺外,鯊魚更具有感測電子波訊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協助鯊魚的水中導航及掠食。
鯊魚與其他魚類不同,鯊魚具有彈性的軟骨骨架,沒有魚鰾,當不游動時,鯊魚會下沈至海床上,不過鯊魚具有一大型的多油肝臟,可以增加其浮力。鯊魚具有數排的牙齒嵌在牙齦之中,不與顎相連,並經常的交替運用。很不幸的,這類漂亮的魚類被好萊塢及媒體描繪成可怕的殺人魚。而事實上,只有少數的鯊魚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孟加拉虎的介紹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的一生~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食肉目 Order Carnivora 貓科 Family Felidae 豹屬 Panthera 虎 Panthera tigris
雄性成年孟加拉虎從頭至尾平均身長2.9米大約220公斤;雌性略小,測得大約2.5米長體重接近140公斤
孟加拉虎的棲息地範圍很廣,包括很高、很冷的喜馬拉雅山針葉林、沼澤蘆葦叢、印度半島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樹林。
習性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和孟加拉。在尼泊爾、不丹和中國也有少量的孟加拉虎。它的棲息地較廣,主要活動於印度孫德爾本斯三角洲的紅樹林,不過在其它地區的雨林和草原裡也有它的蹤跡。
野生的孟加拉虎主食為白斑鹿、印度黑羚和印度野牛,有時也能爬樹捕食靈長目的獵物。其它的捕食者,如豹、狼和鬣狗也可能成為孟加拉虎的獵物。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孟加拉虎也攻擊小象和犀牛。
肉食性,以各種大,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孟加拉虎的獵物主要是野鹿和野牛。孟加拉虎喜歡在夜間捕食。捕食時它先瞄準獵物的咽喉,用它強大的咬勁直接咬斷較小獵物的頸椎或讓大型獵物窒息。它可在一餐內吃掉近20千克的肉,並在接下來幾天內不進食。
孟加拉虎一向是獨居,只在繁殖期才到一起,發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發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2千米遠。成年雌虎每1~2年產一胎,每胎懷孕期為105天左右,每胎1~5仔,通常2仔。初生虎仔重約0.5~1公斤,10天左右開眼。哺乳期5~6個月左右,幼虎跟隨母虎2~3年單獨生活,一般3年性成熟。最長飼養壽命25年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種變種。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黃色底黑色條紋的毛髮轉變成白底黑紋。第一隻野生孟加拉白虎於1951年在印度被發現並捕獲,被取名為「莫罕」。世界上現有的幾百隻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孫。
體色呈黃或土黃色,身上有一系列狹窄的黑色條紋,腹部呈白色,頭部條紋則較密,耳背為黑色,有白斑.雄性孟加拉虎從頭至尾平均身長2.9米大約220公斤;雌性略小,測得大約2.5米長體重接近140公斤,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黃及白色為底,加上黑色的條紋。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紋的孟加拉白虎,是因為基因變異。
孟加拉虎生活在孟加拉、尼泊爾、印度、不丹和緬甸的熱帶叢林和長草地裡。從頭到尾巴底端,雄孟加拉虎有3公尺長,肩膀寬度有90公分。雖然已經很大了(重量可達226公斤),但孟加拉虎還不是體型最大的老虎(西伯利亞虎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當一隻孟加拉虎吼叫時,您幾乎可以在3.2公里外的地方聽到。
所有的老虎都被認為有絕種的危險。十年前,還有8個不同種類的老虎,到現在只剩下5種。其他的種類的老虎,除孟加拉虎之外,只有西伯利亞虎、中國的華南虎、印度虎、蘇門答臘虎,人類是老虎的主要敵人,老虎因狩獵、皮毛,還有傳統的中藥藥材來源而被獵殺。老虎也會被鬃狗、豹、巨蟒甚至是其他的老虎攻擊。據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已經少於3000隻。孟加拉虎是獨居的,牠們不喜歡和其他同類分享牠們的狩獵區域。雄性孟加拉虎獵食的範圍在51 方公里左右,雌性孟加拉虎則在43.5平方公里左右。雄性和雌性老虎只有在交配季節才會在一起,牠們會互相分享獵物,或是使用同一個水坑。孟加拉虎在被人類飼養時比較偏好較大的展示區。老虎被人類飼養食繁殖情況良好。
孟加拉虎的一生~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食肉目 Order Carnivora 貓科 Family Felidae 豹屬 Panthera 虎 Panthera tigris
雄性成年孟加拉虎從頭至尾平均身長2.9米大約220公斤;雌性略小,測得大約2.5米長體重接近140公斤
孟加拉虎的棲息地範圍很廣,包括很高、很冷的喜馬拉雅山針葉林、沼澤蘆葦叢、印度半島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樹林。
習性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和孟加拉。在尼泊爾、不丹和中國也有少量的孟加拉虎。它的棲息地較廣,主要活動於印度孫德爾本斯三角洲的紅樹林,不過在其它地區的雨林和草原裡也有它的蹤跡。
野生的孟加拉虎主食為白斑鹿、印度黑羚和印度野牛,有時也能爬樹捕食靈長目的獵物。其它的捕食者,如豹、狼和鬣狗也可能成為孟加拉虎的獵物。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孟加拉虎也攻擊小象和犀牛。
肉食性,以各種大,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孟加拉虎的獵物主要是野鹿和野牛。孟加拉虎喜歡在夜間捕食。捕食時它先瞄準獵物的咽喉,用它強大的咬勁直接咬斷較小獵物的頸椎或讓大型獵物窒息。它可在一餐內吃掉近20千克的肉,並在接下來幾天內不進食。
孟加拉虎一向是獨居,只在繁殖期才到一起,發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發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2千米遠。成年雌虎每1~2年產一胎,每胎懷孕期為105天左右,每胎1~5仔,通常2仔。初生虎仔重約0.5~1公斤,10天左右開眼。哺乳期5~6個月左右,幼虎跟隨母虎2~3年單獨生活,一般3年性成熟。最長飼養壽命25年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種變種。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黃色底黑色條紋的毛髮轉變成白底黑紋。第一隻野生孟加拉白虎於1951年在印度被發現並捕獲,被取名為「莫罕」。世界上現有的幾百隻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孫。
體色呈黃或土黃色,身上有一系列狹窄的黑色條紋,腹部呈白色,頭部條紋則較密,耳背為黑色,有白斑.雄性孟加拉虎從頭至尾平均身長2.9米大約220公斤;雌性略小,測得大約2.5米長體重接近140公斤,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黃及白色為底,加上黑色的條紋。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紋的孟加拉白虎,是因為基因變異。
孟加拉虎生活在孟加拉、尼泊爾、印度、不丹和緬甸的熱帶叢林和長草地裡。從頭到尾巴底端,雄孟加拉虎有3公尺長,肩膀寬度有90公分。雖然已經很大了(重量可達226公斤),但孟加拉虎還不是體型最大的老虎(西伯利亞虎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當一隻孟加拉虎吼叫時,您幾乎可以在3.2公里外的地方聽到。
所有的老虎都被認為有絕種的危險。十年前,還有8個不同種類的老虎,到現在只剩下5種。其他的種類的老虎,除孟加拉虎之外,只有西伯利亞虎、中國的華南虎、印度虎、蘇門答臘虎,人類是老虎的主要敵人,老虎因狩獵、皮毛,還有傳統的中藥藥材來源而被獵殺。老虎也會被鬃狗、豹、巨蟒甚至是其他的老虎攻擊。據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已經少於3000隻。孟加拉虎是獨居的,牠們不喜歡和其他同類分享牠們的狩獵區域。雄性孟加拉虎獵食的範圍在51 方公里左右,雌性孟加拉虎則在43.5平方公里左右。雄性和雌性老虎只有在交配季節才會在一起,牠們會互相分享獵物,或是使用同一個水坑。孟加拉虎在被人類飼養時比較偏好較大的展示區。老虎被人類飼養食繁殖情況良好。
黑犀牛的外型 棲息地 食物
黑犀牛的體型: 頭軀幹長3,000-3,750mm,尾長700mm,肩高1,400-1,500mm,體重1,000-1,800kg。
形態: 吻端長有2隻角,前角比後角長,平均長度為500mm,膚色比較深,介於深黃棕色到深棕色之間,上唇的中間突出,可以捲曲。除了耳朵邊緣與尾巴長有短毛外,其餘部分則幾乎沒有毛髮。
分布: 東非及南非,北到蘇丹東北部,西到奈及利亞東北部。
食性: 草食性動物,喜好吃灌叢矮樹的樹葉及樹枝,尤其是相思樹屬(Acacia)的植物,也會吃草,食量非常大。
本園餵食麥片、粒狀飼料、乾草、苜蓿草粒、青牧草、胡蘿蔔、地瓜簽。
解說: 1.黑犀牛的唇部尖突,可像手指般捲食灌木枝葉,故又名“尖嘴犀”。
2.黑犀牛棲息於草原及樹林的交界處或是開闊的灌木叢中,主要在早晨、黃昏及夜間活動,中午則在陰涼處睡覺;牠們喜歡泡水、做泥浴,甚至在水裡面睡覺,這樣的舉動兼具散熱及驅蟲的效果。
3.黑犀牛雖然看起來很笨重,但是奔跑時速可達50km。初生的黑犀牛即重達40kg,小犀牛會一直跟隨母親2年半至3年半。
形態: 吻端長有2隻角,前角比後角長,平均長度為500mm,膚色比較深,介於深黃棕色到深棕色之間,上唇的中間突出,可以捲曲。除了耳朵邊緣與尾巴長有短毛外,其餘部分則幾乎沒有毛髮。
分布: 東非及南非,北到蘇丹東北部,西到奈及利亞東北部。
食性: 草食性動物,喜好吃灌叢矮樹的樹葉及樹枝,尤其是相思樹屬(Acacia)的植物,也會吃草,食量非常大。
本園餵食麥片、粒狀飼料、乾草、苜蓿草粒、青牧草、胡蘿蔔、地瓜簽。
解說: 1.黑犀牛的唇部尖突,可像手指般捲食灌木枝葉,故又名“尖嘴犀”。
2.黑犀牛棲息於草原及樹林的交界處或是開闊的灌木叢中,主要在早晨、黃昏及夜間活動,中午則在陰涼處睡覺;牠們喜歡泡水、做泥浴,甚至在水裡面睡覺,這樣的舉動兼具散熱及驅蟲的效果。
3.黑犀牛雖然看起來很笨重,但是奔跑時速可達50km。初生的黑犀牛即重達40kg,小犀牛會一直跟隨母親2年半至3年半。
白犀牛的外型 棲息地 食物
白犀牛的體型: 頭軀幹長3,350-4,200mm,尾長500-700mm,肩高1,500-1,850mm,體重雄性2,000-3,600kg,雌性1,400-1,700kg。
形態: 體色由黃棕色到灰色,耳朵邊緣與尾巴有剛毛,其餘部分則無毛,上唇為方形。鼻上的角平均為60cm,最長可達200cm。
分布: 非洲。
食性: 草食性。
本園餵食麥片、粒狀飼料、苜蓿草粒、青牧草。
解說: 1.名稱來自於荷蘭文“weit”,意思為“wide” (寬平),針對牠們寬平的嘴唇而言,後來被人誤稱為“white” (白色),故稱“白犀牛”,又名“方嘴犀”。牠們寬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機般啃食地上的草。
2.白犀牛的視力很差,主要依靠聽覺和嗅覺,奔跑時速可達40km。比黑犀牛溫和,較不具攻擊性。
3.白犀牛會成群活動,群中通常是母犀牛與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則多半是獨居,牠們會撒尿及散佈糞便的方式來標識自己的領域,在爭奪領域時,會互相用角攻擊。
形態: 體色由黃棕色到灰色,耳朵邊緣與尾巴有剛毛,其餘部分則無毛,上唇為方形。鼻上的角平均為60cm,最長可達200cm。
分布: 非洲。
食性: 草食性。
本園餵食麥片、粒狀飼料、苜蓿草粒、青牧草。
解說: 1.名稱來自於荷蘭文“weit”,意思為“wide” (寬平),針對牠們寬平的嘴唇而言,後來被人誤稱為“white” (白色),故稱“白犀牛”,又名“方嘴犀”。牠們寬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機般啃食地上的草。
2.白犀牛的視力很差,主要依靠聽覺和嗅覺,奔跑時速可達40km。比黑犀牛溫和,較不具攻擊性。
3.白犀牛會成群活動,群中通常是母犀牛與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則多半是獨居,牠們會撒尿及散佈糞便的方式來標識自己的領域,在爭奪領域時,會互相用角攻擊。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獅子象徵的意義
獅子本非中國所產,西漢時由西域進貢,但中華文化很快就把獅子同化為避邪和守門的吉祥動物。六朝的巨型石獸雕刻,多半都取象於獅子而稍加變形,但威猛的雄姿,則保留了萬獸之王的意象。佛教普賢菩薩的獅子坐騎,也多半是中式獅子。到了宋以後,獅子便成為民間寵物了,和獅子狗的造型更為接近:母獅像貓狗一樣玩弄小獅享受天倫之樂,猛獸獅子的造型則更為天真可愛。民間舞獅是獅子蛻化為寵物之極致,使狂野不群的猛獸成為民間生活的一部份。
中國化的獅子,是文化親和力的偉大象徵。東北亞的韓國、日本、琉球、東南亞的泰、緬、越、寮等國的獅子都是中國化的「獅子文化」的延伸。人文的「中國獅子文化」不但是東南亞文化共同體的象徵,也反應了中華文化和平敦厚物我一體的特色。其實歐洲也不產獅子,但西方文化中的獅子因為造型寫實的關係,獅子仍然是自然客體的形狀,物我是分離的,也沒有和民間生活、遊戲結合的跡象,雖有貴族皇室以威猛的獅子作標誌,但並沒有普遍的形成「西方的獅子文化」。
中國化的獅子,是文化親和力的偉大象徵。東北亞的韓國、日本、琉球、東南亞的泰、緬、越、寮等國的獅子都是中國化的「獅子文化」的延伸。人文的「中國獅子文化」不但是東南亞文化共同體的象徵,也反應了中華文化和平敦厚物我一體的特色。其實歐洲也不產獅子,但西方文化中的獅子因為造型寫實的關係,獅子仍然是自然客體的形狀,物我是分離的,也沒有和民間生活、遊戲結合的跡象,雖有貴族皇室以威猛的獅子作標誌,但並沒有普遍的形成「西方的獅子文化」。
訂閱:
文章 (Atom)